Nature子刊:超5萬人研究發現人體內神奇的棕色脂肪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
眾所周知,肥胖是導致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人體中除了儲存卡路里可導致肥胖的白色脂肪外,還存在有另外一種神奇的棕色脂肪(BAT),它有助于熱量消耗和系統性葡萄糖及脂質利用的增加,因此被認為是治療肥胖和代謝疾病的潛在靶標。但棕色脂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少,僅少量存于部分成年人的脖子和肩膀周圍,因此目前尚未能大規模研究清楚棕色脂肪是否有利于人類心血管代謝和肥胖相關疾病的治療。
近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題為Brown adipose tissue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metabolic health的研究成果,在這項超過52,000名參與者的大規模研究中,明確了BAT在促進心腦血管代謝健康中具有潛在作用,含有BAT個體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等的患病風險明顯較低。
這項研究的分析數據源自2009年至2018年期間,前往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CC)接受治療的52487名患者的共計134,529份18F-FDG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 CT)報告。研究人員根據患者體內是否含有棕色脂肪將他們分為了兩組,同時統計了其全血細胞計數、脂質、血糖和血壓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T2DM)、血脂異常、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CA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腦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
研究人員首先對18F-FDG PET / CT指數掃描月份中BAT與年齡,室外溫度和BMI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評估,發現BAT在女性中更為普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且環境溫度和BMI越高,BAT含量越低。
隨后,研究人員使用針對年齡、性別、BMI、室外溫度等調整的多變量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服用降壓藥和他汀類藥物是否會降低BAT含量和活性,結果發現β受體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與BAT的含量及活性呈顯著負相關性。此外,消化器官、眼睛,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等部位患癌的情況以及烷化劑、抗代謝物、免疫調節療法、有絲分裂抑制劑、靶向療法等癌癥特異性治療也與較低的BAT相關。
調整多種協變量后,研究人員對有無棕色脂肪和心腦血管及代謝疾病的患病率進行了比較,發現與無BAT的患者相比,含有BAT的患者中T2DM和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均顯著較低,僅為4.6%和18.9%,此外,含有BAT的患者中包括房顫(2.8% VS 3.6%)、CAD(3.1% VS 4.9%)、CVD(2.1% VS 2.8%)、CHF(1.0% VS 2.0%)和高血壓(26.7% VS 30.7%)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相對更低。
研究人員還通過BMI對這些數據分層,以確定超重和肥胖患者中是否也具有這種BAT與改善心血管代謝健康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隨著BMI的升高,心血管和代謝疾病的患病率逐漸增加,但這種效應在含BAT的個體中被明顯減緩了,尤其表現在T2DM、CAD和CHF的患病率中。此外,BMI升高相關的血糖和甘油三酯的變化在含BAT的個體中也被抵消,同等BMI類別中BAT個體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更高。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Paul Cohen表示:“我們計劃進一步研究棕色脂肪的生物學特性,尋找可以解釋為什么某些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棕色脂肪的遺傳變異,解決我該怎么做才能獲得更多的棕色脂肪的問題,這也是開發刺激棕色脂肪以治療肥胖癥和相關病癥的藥理方法的第一步。”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Cell子刊:腸道炎癥、感染的原因找到了,都是披薩漢堡惹的禍!
- 互聯網醫療將迎來爆發元年:2020
- LONZA(龍沙)瓊脂糖AGAROSE產品, 瓊脂糖的世界標準
- 如果沒有轉基因,中國人穿什么又吃什么?
- Science子刊:揭示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存在HIV重新感染的脆弱窗口
- Microbiome:中國科學家帶來全球首個跨人群基因目錄,揭開“天生麗質”的秘密
- 阿爾茲海默癥研究用Tau蛋白檢測產品
- 農歷新年常用電泳試劑現貨促銷
- Sialylated oligosaccharides 唾液酸化低聚糖 - Elicityl細菌發酵生產低聚葡聚糖產品 (5)
- 科學家成功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鑒別新型的癌癥風險基因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