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酚乙酸酯(Tocopheryl acetate,CAS:7695-91-2),作為維生素E的衍生物,在化妝品中作為高效抗氧化劑,以其油溶性、營養滋潤及穩定油脂的特性,有效保濕、強化結締組織、防御紫外線,并促進傷口愈合、預防炎癥、改善肌膚質地。其安全風險低,廣泛應用于各類保養品中,展現了多功能性和市場價值。
產品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Tocopheryl acetate
CAS號:7695-91-2
分子式:C31H52O3
分子量:472.74
EINECS號:231-710-0
產品
|
CAS 號
|
級別
|
包裝規格
|
生育酚乙酸酯
|
7695-91-2
|
日化級
|
1kg 25kg
|
生育酚乙酸酯
|
7695-91-2
|
食品級
|
1kg 25kg
|
生育酚乙酸酯功效
抗氧化作用
生育酚乙酸酯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從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它可以幫助皮膚抵抗紫外線、空氣污染等外界因素造成的過多氧自由基,起到延緩光老化、防止皮膚損傷等保護作用。
抗炎作用
通過穩定細胞膜結構,減少炎癥介質的釋放,進而發揮抗炎效果。它也能減輕炎癥反應,緩解疼痛,促進傷口愈合。
保護心血管健康
由于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預防血管內皮損傷,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環,達到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目的。
保濕作用
該物質可促進表皮細胞更新,增強皮膚屏障功能,實現保濕效果。
延緩衰老
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減緩細胞老化過程,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日化應用
- 生育酚乙酸酯在化妝品中局部應用,展現出色的保濕與皮膚屏障強化效果。
- 生育酚乙酸酯作為保濕及治療劑,廣泛用于化妝品與藥物中,針對皮炎、粉刺、燒傷及潰瘍等皮膚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 憑借抗氧化與皮膚調理特性,生育酚乙酸酯在化妝品中的應用濃度常高達5%,且被認定為化妝品使用的安全成分。
- 生育酚乙酸酯及其衍生物在化妝品、皮膚病治療及藥物組合物中的應用,有助于抵御自由基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 生育酚乙酸酯通過皮克林乳液體系的成功封裝,不僅提升了穩定性與抗氧化活性,還因溶解度增強而拓寬了在化妝品中的潛在應用。
- 含有生育酚的轉移體作為生育酚乙酸酯的一種應用形式,因其體外抗氧化活性而助力皮膚再生。
- α-生育酚乙酸酯在散裝階段局部應用時,憑借其保濕與抗氧化能力,對多種皮膚狀況均表現出顯著的益處。
- 將20%生育酚乙酸酯噴霧應用于干燥頭發,配合按摩靜置后清洗,能有效對抗頭虱侵擾。
- 生育酚乙酸酯在皮膚中緩緩釋放活性維生素E,即使少量使用,在持續的日常護理中也能提供紫外線防護效果。
- 生育酚乙酸酯在皮膚上的局部應用可實現高達4.52-5.97%的生育酚轉化,側面皮膚轉化率在5.0-6.01%之間,這充分證明了皮膚對其的有效吸收與轉化。
- 生育酚乙酸酯不僅用于保濕與強化皮膚屏障,還在治療皮炎、濕疹、粉刺及傷口等多種皮膚病方面展現出積極作用。
- 該創新配方中,生育酚乙酸酯含量介于20-70%,適合在疏水凝膠中局部使用,其抗氧化特性預示著對皮膚的潛在益處。
醫藥應用
- 生育酚乙酸酯的應用顯著改善了暴露于香煙煙霧小鼠的神經行為活性,并減少了氧化損傷,提示其作為神經元健康潛在保護劑的可能性。
- 含有生育酚乙酸酯的局部配方,在作為藥膏、面霜、凝膠等皮膚應用產品的賦形劑時,展現出顯著的益處。
- α-生育酚乙酸酯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成功實現了脂質過氧化的正常化,降低了總脂質水平,并提高了血漿水平,表明其對糖尿病患者血脂狀況的積極影響。
- α-生育酚乙酸酯的應用通過減弱氧化磷酸化、增強CD34+細胞中的G0期,促進了造血干細胞的維持,為體外干細胞操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生育酚乙酸酯作為輔酶Q10紫外線衍生分光光度分析的內部標準,有效提高了藥物和血漿樣品中輔酶Q10含量測定的準確性。
- α-生育酚醋酸酯的局部應用,在延遲傷口愈合方面展現出刺激肉芽組織生長、抑制細菌繁殖、調節血管生成及改善上皮化的廣闊前景。
- 局部應用生育酚乙酸酯極少引發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如案例研究所證實的那樣,與甘草次酸聯合使用更為安全。
- 局部使用生育酚乙酸酯在治療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新生兒皮膚病變方面,相較于傳統軟膏,展現出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進了更快的康復并降低了治療失敗率。
- 兒接受每日4.5 mg/kg全生育酚乙酸酯的靜脈注射治療,持續5天,顯著提升了血清α-生育酚水平至正常范圍,且未觀察到任何并發癥。
輸送遞質應用
- 脂質納米顆粒中生育酚乙酸酯與艾地苯酮的聯合裝載,顯著增強了其抗氧化活性,并有效減少了皮膚色素沉著,顯示出該局部配方好的光保護效果。
- 含有脂質聚合物混合乳化劑的生育酚乙酸酯納米乳液在皮膚輸送方面展現出優化效果,顯著增強了皮膚對活性成分的吸收能力。
- 生育酚乙酸酯被創新性地應用于蠟質玉米淀粉微膠囊中,以實現對活性成分的控釋,其擴散系數與聚合物基質的游離體積密切相關,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輸送效率。
- 生育酚乙酸酯作為與艾地苯酮共載的脂質納米顆粒中的液體脂質成分,展現了為治療多種疾病設計基于抗氧化劑的新型輸送系統的巨大潛力。
- 為實現最佳負載能力,α-生育酚乙酸酯可與微晶纖維素等吸附劑結合配制成粉末劑型。此外,碳酸鎂的加入能顯著提高吸附效率,使這一制劑在應用中更為高效。
- 開發了一種穩定的含有生育酚乙酸酯的乙醇凝膠,該制劑旨在增強透皮滲透能力,預示著生育酚乙酸酯在局部應用領域的廣闊前景。
飼料養殖應用
- 在成長中的羔羊體內通過肌肉注射DL-α-生育酚乙酸酯,會對其體內的膠原蛋白和裝飾蛋白產生影響,進而可能在不影響生長速度或尸體外觀特征的前提下,改善肉質的嫩度。
- 對水生生物及魚類飼料中α-生育酚醋酸酯和生育酚的精確測定,不僅揭示了這些成分在水產養殖中的重要作用,還進一步明確了它們在水產營養評估與質量控制方面的廣泛應用價值。
- 在普通鯉魚幼魚的飼料中合理添加生育酚乙酸酯,能夠有效提升其生長速度、存活率,并增強其對抗氣單胞菌水系的免疫反應,從而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顯著改善魚類的整體健康狀況。
- 局部應用生育酚醋酸酯與生育酚于豬皮上的實驗結果顯示,生育酚及其新陳代謝產物能夠高效地轉化為活性抗氧化劑生育酚,顯著增強了豬皮的抗氧化能力。
科研研究應用
- 無毛小鼠皮膚局部應用α-生育酚醋酸酯后,該物質能夠有效吸收并轉化為活性α-生育酚,從而在UV-B照射下展現出顯著的光保護作用,預示其作為皮膚保護劑的潛力。
- 針對暴露于香煙煙霧的小鼠進行的研究表明,生育酚乙酸酯的應用能夠顯著減少肺部發病機制和氧化應激反應,進而暗示其對由煙霧引起的肺部損傷具有潛在的防護效果。
- 在嗜熱四膜蟲的研究中,暴露于生育酚乙酸酯環境下導致了其生長減緩、FLP1基因表達下調以及進食行為減少,這些發現提示生育酚乙酸酯可能對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 南風甲蟲分泌物中首次發現自然存在的生育酚乙酸酯,但其主要作用并非直接作用于生物體,而是作為載體分子參與防御行動,這一發現為生物防御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食品應用
- 生育酚乙酸酯,即廣為人知的生育酚乙酸酯,因其在食品工業中的免疫系統調節與強效抗氧化特性,對確保食品品質與安全至關重要。其純度標準嚴苛,彰顯了其在食品科學領域的地位。
- 生育酚乙酸酯的化學穩定性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包括水分含量、溫度條件及pH值變化。在食品及健康食品的生產過程中,精確選擇最適宜的形式與配方,對于實現產品質量的最大化具有決定性意義。
新材料應用
- 利用MALDI-IMS技術進行的可視化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生育酚乙酸酯如何被有效吸附到聚合物薄膜內部,這一技術為深入研究層壓薄膜內部物質的遷移路徑及分布狀態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 在橡膠的硫化和抗老化工藝中,生育酚的加入(添加量介于0.01%至1%之間)能夠顯著提升硫化效率并優化老化系數,進而全面增強橡膠材料的整體性能,為橡膠制品的耐用性和穩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產品案例
歐萊雅推出了科顏氏高保濕清爽凝霜。這款產品含有生育酚乙酸酯,它是一種保濕劑和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保持肌膚水分和減少自由基的傷害。該產品還包含1,2-戊二醇和假交替單胞菌發酵產物提取物,前者作為保濕劑,后者具有保濕和控油的效果。同時,產品中還添加了生物糖膠-1,這是一種保濕劑,能夠為肌膚提供舒緩效果。
薇諾娜推出了清透防曬乳產品,包括生育酚乙酸酯,對肌膚具有保濕和抗氧化的作用。產品還包含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保濕成分,以及亞甲基雙-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等化學防曬劑,提供防曬效果。同時,產品中還添加了扁核木油、馬齒莧提取物等成分,它們作為保濕劑、抗氧化劑和舒緩劑,有助于提升肌膚的保濕和舒緩效果。
佩冉推出了鎖妝散粉01自然色產品。其中包括生育酚乙酸酯,有助于保持皮膚水分和抵御自由基的傷害。該產品還包含牛油果樹果脂作為皮膚調理劑,具有保濕、舒緩和抗衰的作用;1,2-己二醇作為保濕劑,有助于維持肌膚的水分平衡。
肌膚未來品牌推出了肌源美白淡斑霜產品。其中包括生育酚乙酸酯,可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肌膚干燥。該產品還包含其他多種成分,如甘油聚丙烯酸酯作為增稠劑和成膜劑,1,2-己二醇作為保濕劑,以及氯化鈉作為口腔護理劑和乳化穩定劑。此外,產品中還添加了像苯乙基間苯二酚、光甘草定、肌肽、透明質酸鈉等活性成分,它們分別具有抗氧化、祛斑美白、保濕、舒緩、抗衰和修護等多重功效。
白云山品牌推出了眼部抗皺植萃精華油產品。這款眼部精華油含有多種成分,其中包括生育酚乙酸酯,它作為一種保濕劑,還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該產品還包含突厥薔薇花油作為保濕劑和潤膚劑,以及1,2-己二醇作為保濕劑,共同作用于眼部肌膚,提供保濕和抗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Giorgio Panin, et al. Topical application of vitamin E esters. mag(2007)
2. Hyunggyu Kim, et al. Effects of tetramethyl bisphenol F on thyroid and growth hormone-related endocrine systems in zebrafish larvae.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22)
3. Yun-shan Wei, et al. A novel Pickering emulsion system as the carrier of tocopheryl acetat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cosmetic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2020)
4. Carla Caddeo, et al. Tocopherol-loaded transfersomes: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efficacy in skin regene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18)
5. GIORGIO PANIN, et al. Topical α-Tocopherol Acetate in the Bulk Phase: Eight Years of Experience in Skin Treat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4)
6. Ian F Burgess, et al. Tocopheryl acetate 20% spray for elimination of head louse infestatio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with 1% permethrin creme rinse. BMC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2013)
7. J R Trevithick, et al. Topical application and uptake of vitamin E acetate by the skin and conversion to free vitamin 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nternational(1993)
8. David Peter, et al. Complexed Ascorbic Acid for Topical Applications. semanticscholar(2016)
9. Giorgio Panin, et al. Vitamin E acetate-based hydrophobic gel formulation for topical application. mag(2001)
10. P Schwalbe, et al. Development Of Vitamin-E-Status Of Premature-Infants After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All-Rac-Alpha-Tocopheryl Acet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Vitamin and Nutrition Research(1992)
11. Lucia Montenegro, et al.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n Vivo Topical Efficacy of Lipid Nanoparticles Co-Loading Idebenone and Tocopheryl Acetate. APPLIED SCIENCES-BASEL(2019)
12. Kentaro Ohko, et al.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Syndrome Due to Tocopherol Acetate, in Addition to Glycyrrhetinic Acid.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2012)
13. P Manzoni,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opical acetate tocophero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kin lesions in newborns: a 5 years experience in a 3rd level Italia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Minerva pediatrica(2005)
14. Supriya K., et al. Effect of tocopheryl acetate in neurobehavioral activity of cigarette of smoke exposed swiss albino m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2018)
15. Giorgio Panin, et al. FORMULATIONS FOR TOPICAL USE CONTAINING VIT. E ACETATE. mag(2002)
16. Sergei D. Sinchikhin, et al. Prophylactic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 alfa-2b in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ir stay in the family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prospective study. Гинекология(2022)
17. Chuanhui Tang,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ocopherol and Its Oxidation Products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20)
18. G. Maiorano, et al. Effect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of DL-α-tocopheryl acetate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growing lambs. Animal(2015)
19. J HUO,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α-tocopheryl acetate and tocopherols in aquatic organisms and fish fee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Bi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1999)
20. M.G.I.S. Parakrama, et al. Growth, survival and immune responses of juvenile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fed with diets enriched with α- tocopheryl acetate. Sri Lanka Journal of Aquatic Sciences(2015)
21. M Rangarajan, et al. Kinetics of permeation and metabolism of alpha-tocopherol and alpha-tocopheryl acetate in micro-Yucatan pig sin..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2001)
22. Janardan Chaudhary, et al. Ameliorative effect of tocopheryl acetate in lung of cigarette smoke exposed adult swiss albino mi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