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冠肺炎再看免疫失衡,低密度粒細胞或是導致COVID-19并發癥的罪魁禍首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最豐富的白細胞類型,長期以來被視作是殺滅真菌、細菌和其他病原體的第一“響應者”。然而,其細胞亞群“低密度粒細胞(LDG)”的表型和功能卻不同于循環中性粒細胞,它具有促炎性和致病性功能,常被認為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癥、感染、皮膚病等相關。但他們在傳染病中的作用和功能尚待了解。
近日,赫爾辛基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在《PLOSPathogens》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Characterization of low-density granulocytes in COVID-19的文章,分析了急性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中性粒細胞亞群“低密度粒細胞(LDG)”的水平,發現低密度粒細胞可能在新冠肺炎患者體內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當超級病毒“SARS-CoV-2”入侵人體時,中性粒細胞便會開啟防御模式,數量升高,因此常被用來“預言”重癥新冠患者,當作監測患者病情狀態和進展的臨床標志物。然而,其細胞亞群“低密度粒細胞LDG在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的作用仍未被知曉。
為了確定LDG在新型冠狀肺炎中的作用機理,該研究將34名新冠住院患者和21名新冠輕癥患者納入試驗,并基于流式細胞術測量人體內LDG水平,研究數據顯示,LDG數量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急性新冠患者血液中出現大量LDG募集。
不僅如此,該研究還有一項重大發現,即中性粒細胞具有免疫抑制能力。研究人員指出,在預后較差的新冠患者中,隨著LDG數量的增加,T淋巴細胞會被耗盡,導致患者的獨立死亡風險因素“LDG與淋巴細胞數量的比率 (NLR) ”增加,此時,盡管LDG會以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 (NET) 的形式釋放氧化酶、殺菌蛋白和染色質控制感染,但NETs卻會使新冠患者的炎癥惡化,促進微血栓形成。
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也拿新冠病毒無能為力的時候,找到SARS-CoV-2的致命弱點至關重要。近日,由免疫學家Rudolf Valenta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芯片點樣機器制備攜帶大量病毒抗原的蛋白芯片,并基于微陣列(芯片)技術后發現,只有當人體能夠對刺突蛋白的折疊受體結合域 (RBD)產生特異性抗體時,才會產生防止病毒對接和入侵細胞的關鍵免疫保護作用。
因此,今后研究人員或許可以針對折疊刺突蛋白的高抗體水平,阻止病毒與人體細胞結合,使人免受新冠病毒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折疊結構的 RBD免疫疫苗才能產生保護作用。期待未來能夠開發出一種基于RBD折疊結構的的抗原疫苗,誘導 RBD 特異性抗體,為預防新冠帶來新的突破。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此文關鍵字:中性粒細胞
相關資訊
- Nature:揭示免疫細胞之外的抗病毒免疫反應!
- 離子色譜標準品---采用ISO Guide 34驗證
- N-glycan analysis Flowchart N-糖鏈的分析流程
- 2013年1月年夜飯
- 【診斷產品推薦】淀粉酶檢測用底物
- 糖尿病治療新突破!人工胰腺可顯著改善兒童血糖水平
- 姜黃根對健康有哪些好處
- 2021西寶生物 “五一勞動節” 放假通知
- 突破!新型人工智能系統或能優于臨床醫生對乳腺癌進行準確診斷!
- CMGH:揭秘慢性胰腺炎誘發胰腺癌發生的分子機制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