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教科書!Science揭示:為什么你體內的癌細胞沒發展成癌癥?
在我們體內,每天潛伏著數千個因DNA錯誤而發生突變的細胞,它們都存在著最終致癌的可能性。現有理論認為,癌癥是由兩種類型的基因突變導致,分別是原癌基因的突變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但是,并不是所有基因突變都會導致癌癥,以身上的痣為例,基因突變會導致痣的癌變從而形成黑色素瘤,可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痣永遠不會發生癌變,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解開導致這一差異性的原因,這一難題也終于在最近得到了攻克。
近日,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研究團隊針對黑色素瘤的致癌能力在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最新研究,題目為“Developmental chromatin programs determine oncogenic competence in melanoma”,該項研究發現了影響黑色素細胞癌變的關鍵成分——細胞環境內的染色質修飾酶ATAD2蛋白,這一基因能通過與染色體不同區域結合,激活與細胞胚胎發育相關的基因,從而增加突變原癌基因的致癌能力,促使癌癥形成,并由此提出了影響細胞癌變的第3個關鍵因素,即由細胞環境所啟動的致癌能力。

黑色素瘤與BRAF基因突變相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在斑馬魚模型中驅動了BRAF基因表達,并允許其在黑色素細胞的神經嵴期(發育早期)、成黑色素細胞期(發育中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激活癌細胞。試驗結果顯示,黑色素細胞在早期和中期兩個發育階段時,對BRAF基因有強烈的轉錄反應,均激活了癌細胞,而相比之下,成熟期的黑色素細胞對BRAF基因的轉錄反應則幾乎缺失,基本沒有基因發生突變。
為了將研究擴展至人類細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類多能干細胞 (hPSC) 衍生的腫瘤模型,同樣將其分化為三個階段,并將其移植到小鼠體內,研究顯示,與斑馬魚模型中的發現相似,人類成熟期黑色素細胞對惡性轉化具有相對抵抗力,而早期和中期的黑色素細胞則很容易發展成腫瘤。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階段的細胞類型之間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在將它們進行了GSAA通路分析后,結果顯示,在早期和中期黑色素細胞中,包括ATAD2、BPTF、BAZ1A、EZH2 在內的幾種染色質修飾酶顯著上調。由此,研究人員提出假設,這些染色質修飾酶或許是讓早期和中期黑色素細胞產生癌變的“罪魁禍首”。
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其中的一種染色質修飾酶ATAD2,通常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被放大或過度表達。為了驗證ATAD2在黑色素瘤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先將ATAD2在黑色素瘤斑馬魚模型中去除,結果顯示,去除后,黑色素細胞失去了癌變的能力,隨后,又將ATAD2重新添加到黑色素細胞中,細胞便重新獲得了致癌的能力,這意味著,ATAD2是黑色素瘤能否順利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研究人員繼續利用MSK和癌癥基因組圖譜提供的大量數據進行驗證,結果證明,ATAD2 激活的癌癥患者生存率顯著降低,這表明,它的確在癌癥基因組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說,此次在黑色素瘤中對ATAD2蛋白的新發現,不僅僅將為癌癥治療提供新的藥物靶點,更重要的是,此次對于癌癥形成所提出的致癌能力第3因素理論,與傳統理論形成了鮮明對比,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見解。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Baggiolini博士將癌癥發展比作起火,基因突變比作火柴,致癌能力比作木頭,對癌癥形成的第3因素理論做了生動的解釋:“DNA突變就像點燃的火柴,如果用錯了木頭,或者木頭是濕的,你可能會得到一點閃爍但不會起火,如果你有合適的木頭,再加上一些火種,整個東西便會燃燒起來。”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有效率達88.9%!我國首個干細胞新藥完成臨床研究,即將申請新藥證書!
- 蘆筍皂苷
- 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
- Cancer Res:不可思議!生長激素水平的升高或會增加機體患多種癌癥的風險!
- 4-硝基苯-α-L-巖藻糖苷酶 (O-PNPAFC) 在水里的溶解度怎樣? 有沒有其它溶劑可以推薦?
- 生物識別領域有了“新寵”:“刷靜脈”
- 2013年1月年夜飯
- Sci Rep: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算法 或有望預防對癌細胞的錯誤識別!
- Viruses揭示:新冠病毒可藏匿于小鼠大腦,或能解釋COVID-19患者康復后病情復發之謎
- 中國首次申報諾貝爾獎,結晶牛胰島素緣何落選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