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人類緩解重癥新冠肺炎的新靶點,“一不留神”或將誘發精神病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想必沒有多少種疾病能比精神?。╬sychosis)更讓人揪心,歷史上中西方都將它看作是神秘力量在作祟,紛紛想要除之而后快,直到20世紀,人們才逐漸科學地正確認識這類精神疾病。
作為一類復雜的腦疾病,傳統觀點常認為,精神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遺傳、神經環路與神經發育異常等生物學因素有關,同時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是生理-心理-社會交互作用的結果。
然而,近日的一項最新研究刷新了人們的認知,文章指出,參與先天免疫系統和凝血網絡中的血紅蛋白成分可能是導致精神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相關研究以Dysregulation of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pathways: emerging mechan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sis為題發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雜志。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1-01197-9
大部分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首次發作前存在臨床高危狀態(CHR)的時期,而早期識別CHR并實施藥物或心理干預可能有助于減少精神病的轉化,因此找到預測精神病發作的生物標志物并提高對CHR預后判斷的準確性,將有助于精神病的治療。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整合了與精神病表型譜相關的免疫和凝血功能障礙的現有證據。然后,在確定這些功能障礙如何誘導精神病之前,對補體和凝血的生理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傳統觀點認為,凝血系統和免疫補體系統二者無關聯,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功能,但事實上,在應激或病理情況下二者存在有機聯系,補體和凝血途徑是宿主防御病原體感染和損傷的核心。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指出,兩個系統的失衡會導致炎癥,進而導致精神病的發展。

精神病譜系障礙中血漿蛋白的變化
這是研究人員基于一項精神病人群的縱向研究數據,并對與精神病進展相關的血蛋白標志物進行比較后提出的新理論。它進一步完善了“二次打擊”假說:“早期的遺傳或環境因素破壞了正在發育的中樞神經系統(“第一次打擊”),并增加了個體對后期環境破壞的脆弱性。”

感染和炎癥影響精神病進展的機制
事實上,已有大量文獻支持炎癥在精神病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觀點。2014年,《The Lancet Psychiatry》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就曾指出,免疫系統和大腦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可能對神經性腦部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5-0366(14)00122-9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Nicholas Tatonetti和Sagi Shapira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表明,參與精神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補體和凝血途徑可能也會影響新冠肺炎疾病的嚴重程度。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1021-2
盡管炎癥和免疫激活引起的精神病的概念并不新鮮,但這些在精神疾病治療領域的積極嘗試,正是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人類不斷探索的結果。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探索未知的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補體和凝血途徑或特定蛋白質可作為該疾病診斷或預后工具、以及早期干預和預防疾病的手段之一,消除人們對精神病的恐懼。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西寶生物 PT-CMS - 代理證書
- Cell子刊:糖尿病治療新突破!科學家發現了獨立于胰島素之外的新降糖途徑
- 波長不是340nm,能否進行NAD(P)偶聯分析?
- Lentinan 香菇多糖 - Elicityl生物質提取葡聚糖產品(6)
- 還吃烤肉?新研究發現經常吃烤肉可增加腎癌風險
- 德國德樂 NBB-增菌培養液(NBB-B-AM)
- 袁隆平:要號召愿意為科學獻身的年輕人來吃轉基因水稻
- 新廣告法正式施行 嚴格規范醫療、保健品廣告
- 鴨子出現變異禽流感病毒亞型
- Ultra Speed超速離心機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