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化學家發現疑似PM2.5霧霾顆粒最初形成機制
科技日報2月22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及能源材料協同中心曾曉成教授和美國化學學會前主席Joseph Francisco院士研究組合作,發現了硫酸氫銨在大氣中一種全新的形成機制。該成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并被美國化學學會《化學與工程新聞》選為科學焦點報道。
銨鹽——氨與酸反應生成的由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離子化合物,如硫酸銨(硫酸氫銨的后續物),是PM2.5霧霾顆粒的重要組成成分,并有觀點認為其對PM2.5霧霾顆粒的最初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曾曉成和Francisco小組利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首次發現,氨氣可直接參與到三氧化硫與水的反應中。他們在模擬中直接觀測到氨氣分子和三氧化硫分子在水團簇中自發反應形成硫酸氫銨的過程:氨氣和三氧化硫與水團簇形成一種特殊的環狀結構,該環狀結構極大地促進了水分子中氫原子向氨氣分子的轉移,從而形成銨根離子。而同時氫氧根則很快與三氧化硫分子結合形成硫酸氫根。
通過進一步研究,他們確認了反應路徑,發現三分子水團簇中第三個水分子的存在有助于環狀結構的形成,而該環狀結構能將反應能壘(化學反應過程中必須超過的能量,有如跨欄中的欄高)降至幾近為零,從而大大增加了硫酸氫銨在大氣水團簇中的形成速度。他們在納米水滴表面也觀測到同樣的反應機理。
這種能壘近乎為零的新型反應機理的發現,表明氨氣可以直接參與并加速大氣中硫酸氫銨及硫酸銨的形成,從而對大氣中霧霾顆粒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此文關鍵字:PM2.5|霧霾
相關資訊
- Cancer Cell:科學家發現能抑制多種腫瘤的酶抑制劑
- 【每周優選】舍我其誰?— 旭化成Planova納米過濾器
- 男嬰腦袋“跑偏” 專家借3D打印術為他再造顱骨
- Seebio 優質試劑全新上市之生物緩沖液系列
- 吸水棒
- 西寶生物 Creative PEGWorks - 代理證書
- Nature:重大發現!揭示出一種觸發Th17細胞產生的新機制
- 首例!泰國出現疑似「貓傳人」新冠病例
- “四”曾相識·放肆愛
- A、B、C、E型肝炎
推薦產品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