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研究揭示導致糖尿病與脂肪肝產生的分子機制
近日,由神戶大學醫學研究生院糖尿病與內分泌學部OGAWA Wataru教授和HOS??OOKA Tetsuya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闡明了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發展的潛在機制。

研究揭示導致糖尿病與脂肪肝產生的分子機制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NASH是一種與糖尿病相關的慢性肝病。有時會發展為更嚴重的疾病,例如肝硬化和肝癌。但是,NASH發生的機制尚不明確,沒有可用于該疾病的批準藥物。
目前的研究表明,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作用不足會導致代謝缺陷,通過FoxO1蛋白的過度活化影響整個身體,進而導致糖尿病和NASH的發展。當前研究揭示的途徑可以作為針對這些情況的新藥開發的潛在目標。這些發現已于2020年5月1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PNAS》上。
胰島素是調節全身代謝的重要激素,胰島素的作用不足,通常被稱為“胰島素抵抗”,是各種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中,作者特異性敲除了脂肪細胞中的PDK1(一種胰島素作用所必需的蛋白質),并構建了相關的小鼠模型。這些小鼠出現了血糖調控紊亂的癥狀,并導致糖尿病和NASH的發展。
已知胰島素可以通過PDK1激活來抑制蛋白FoxO1的活性。因此,研究小組產生了僅在其脂肪細胞中缺乏FoxO1和PDK1的小鼠,以測試FoxO1的過度活化是否有助于糖尿病和NASH的發展,并發現這兩種情況根本沒有在小鼠中出現。
這些結果表明,脂肪細胞中無效的胰島素作用會通過FOXO1過度激活而引發糖尿病和NASH,最終使整個人體的胰島素抵抗性上升。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FoxO1過度激活如何影響其他器官功能的機制。他們隨后發現FoxO1能夠增加5-脂氧合酶的量。5-脂氧合酶負責產生促炎性因子白三烯B4,在脂肪細胞特異性PDK1缺乏癥的小鼠中,對白三烯B4的產生或功能的抑制可改善糖尿病癥狀,這表明FoxO1的過度激活通過白三烯B4的活性觸發了糖尿病。該研究小組還發現,喂食含大量脂肪飲食的肥胖普通小鼠的脂肪組織中也會發生FoxO1的過度活化和5-脂氧合酶的上調。
這項研究表明,糖尿病和NASH是由于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作用不足而發展的,從而導致FoxO1的活化過度以及隨后的白三烯B4上調。
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作用不足與NASH發作之間的聯系以及胰島素控制白三烯B4產生的能力之間的聯系此前尚未被發現。
在日本,至少有300萬患者患有NASH,但是尚無批準的藥物可用于治療該疾病。這項研究發現的發現可能為開發針對“脂肪細胞中胰島素作用不足”的NASH藥物鋪平了道路。
資訊出處:Study reveals mechanism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fatty liver
原始出處:Hosooka, T., et al. (2020) The PDK1-FoxO1 signaling in adipocytes controls systemic insulin sensitivity through the 5-lipoxygenase- leukotriene B4 ax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A. doi.org/10.1073/pnas.1921015117.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檢測氧化應激或者抗氧化劑水平研究用Elisa試劑盒
- 研究揭示小鼠基態多能干細胞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 前白蛋白
- FASTKIT Slim系列【過敏原快速檢測試劑盒】 - 「西寶生物」
- 藥用輔料 - 卡波姆(carpol)
- Sci Rep:突破!科學家開發出能同時有效診斷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的新型檢測技術
- JCB:研究發現參與有絲分裂檢查點的新分子
- ACS Comb Sci:新技術快速檢測癌細胞!腫瘤早期診斷不是夢!
- 禽類疫苗的稀釋
- Sci Transl Med:新突破!科學家揭秘microRNA分子保護機體血管完整性的分子機制!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