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環境毒素竟會影響人體晝夜節律!
我們都知道生物鐘的失調與多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近日,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晝夜節律會受到環境毒素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該研究對應文章則發表于最新上線的Ecology and Evolution雜志,名為“Ev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blates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n Aquatic Sentinel Species”。

Daphnia pulex
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家基于對水蚤的研究發現廣泛存在于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多種毒素能夠引起動物體內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的表觀遺傳學改變。 文章的主要作者Jennifer Hurley博士表示:“這項研究表明,長期接觸環境毒素可能會使我們的晝夜節律功能受到抑制,而節律功能的紊亂則與癌癥,糖尿病,肥胖,心臟病和抑郁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病密切相關。我們的研究則首次揭示了環境毒素對于動物核心生物鐘調控的巨大影響。”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一種稱為蚤狀溞(Daphnia pulex)的水蚤能夠對環境污染產生一定的適應性。這種生活在紐約喬治湖邊的水蚤不得不忍受柏油路所帶來的鹽污染,然而,盡管蚤狀溞能夠迅速演化出對道路鹽污染的耐受性,但其獲得這種適應性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重的。為了適應道路帶來的鹽污染,蚤狀溞必須犧牲其原有的晝夜節律。
一般情況下,水蚤常被作為研究生物體如何對環境壓力作出反應的模式生物,基于在水蚤身上的這些發現,研究人員也認為對環境毒素的暴露也可能同樣影響著高等生物。 “這些發現表明諸如人類生物鐘的高等生物晝夜節律也可能會受到環境污染物所帶來的影響。”文章的作者表示。
為了進一步闡明鹽污染對水蚤晝夜節律的影響,研究人員檢測了水蚤遭受環境污染后生物鐘相關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低鹽與恒定的黑暗條件下,水蚤mRNA表達水平會在24小時中以一定的節律發生振蕩,這清楚地表明水蚤個體確實具有功能性的生物鐘。
為了測試適應高鹽環境是否能夠影響這種功能性生物鐘,研究人員對五個能夠適應不同鹽度水平的水蚤種群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適應地增加環境鹽濃度之后,水蚤相應mRNA水平的時間節律性就會發生非常明顯的惡化,水蚤mRNA水平的自然節律受到了高濃度環境鹽份的明顯抑制。
研究人員寫道:“適應高鹽環境的水蚤種群表現出周期性基因震蕩表達的消融。有趣的是,在這些水蚤的節律基因受到抑制的同時,其他某些基因的表達卻發生了上調。這些結果表明,水蚤種群通過對晝夜節律功能的抑制快速地產生了耐鹽性進化。”
在確定了受到環境鹽分所抑制的具體節律基因之后,研究人員對這些基因表達下調的具體調控途徑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他們指出,以前在大型蚤(D.magna)中的研究表明,暴露于NaCl能夠導致水蚤細胞中DNA甲基化顯著增加,這一現象暗示著環境影響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變化密切相關。同時,其他相關研究也顯示出耐鹽和不耐鹽的水蚤之間存在著許多基因表達水平和表觀遺傳學的差異。
“這些現象表明,表觀遺傳變化可能參與著水蚤的耐鹽性進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水蚤的晝夜節律。”研究人員指出。
雖然該研究僅僅涉及了經常存在于水中的一種單一毒素,但研究人員仍然表示,包括農藥,藥品和重金屬在內的許多其他污染正變得越來越普遍。這項研究所揭示的化學污染引起的晝夜節律紊亂及其危害很可能僅僅是環境污染所帶來危害的冰山一角。
文章來源
Kayla D. Coldsnow, Rick A. Relyea and Jennifer M. Hurley.Evolu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blates the circadian clock of an aquatic sentinel species.ECOLOGY AND EVOLUTION.: 28 OCT 2017 DOI: 10.1002/ece3.3490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一天一蘋果,最強大腦靠近我!新研究發現,蘋果還能促進神經元分化!
- ICP混標溶液
- Cell Rep:阻斷炎癥通路是預防黑色素瘤腦轉移的關鍵
- Seebio文獻收錄突破1100篇!讓我們銘記這微小卻無比自豪的一刻
- Nature展望:癌癥早期診斷的現狀和未來
- 【新品速遞】Cisbio 藥物靶標胞外激酶(Kinase)活性檢測整體解決方案
- J Neurosci:壓力為何會造成人類不孕不育的發生?大腦中的RFRP神經元或許是關鍵!
- 脂質和兩親性聚乙二醇衍生物 (Lipid and Amphiphilic PEG Derivatives ) - Creative PEGWorks的PEG修飾劑(6)
- 二硫化物樹枝狀聚合物
- 痛經藥物“甲滅酸”可有效治療阿茲海默癥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