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治療新方案!信達生物公布GLP-1R/GCGR雙激動劑IBI362的Ib期臨床研究結果
12月7日,信達生物宣布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receptor, GCGR)雙激動劑IBI362(LY3305677)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次給藥、劑量遞增Ib期臨床研究結果被202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大會(IDF 2021)接收為大會摘要并以線上壁報的形式發表。

我國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為11.6%。平均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病人總數的90%,發病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不可逆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如視力下降、失明、腎功能不全、外周神經病變、心肌梗死、中風和截肢等。糖尿病發病率高、隱匿性強、并發癥嚴重,這三大特征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目前針對糖尿病的治療方案較多,新型降糖類藥物的開發除有效控制血糖外,也在探索對糖尿病患者在減輕體重、降低心血管風險、保護腎臟等方面的額外獲益。
IBI362是信達生物制藥與禮來制藥共同推進的一款胃泌酸調節素創新化合物(OXM3),是具有同類最優潛力的GLP-1R和GCGR雙激動劑。作為一種與哺乳動物胃泌酸調節素類似的長效合成肽,IBI362利用脂肪酰基側鏈延長作用時間,允許每周給藥一次。IBI362的作用被認為是通過GLP-1R和GCGR的結合和激活介導的,與OXM具有相似作用機制,因此預計其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并減輕體重。除了GLP-1R激動劑具有的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和減輕體重等作用外,IBI362還可能通過GCGR的激活具有增加能量消耗和改善肝臟脂肪代謝等效應。通過開發同時激動多個與代謝相關的靶點來治療代謝性疾病是目前國際上新藥研發最新的趨勢。
本次信達展開的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b期臨床研究,旨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評估IBI362多次劑量遞增給藥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藥代/藥效動力學特征,同時設立度拉糖肽作為開放標簽的活性對照組。
研究分為3個隊列,每個隊列入組14例受試者,按8:4:2隨機分別接受IB1362、安慰劑或1.5mg度拉糖肽,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給藥,連續給藥12周。IB1362或安慰劑以1.0-2.0-3.0mg(隊列1),1.5-3.0-4.5 mg(隊列2)或2.0-4.0-6.0 mg(隊列3)的劑量滴定方案給藥,每個劑量水平給藥4周。
研究結果顯示,IBI362耐受性良好,最常報告的治療期不良事件為食欲減退和胃腸道相關不良事件,且絕大部分事件為一次性且程度較輕。第12周時,隊列1、2和3中接受IBI362治療的受試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較基線變化的平均值分別為−1.46%,−2.23%和−1.66%,度拉糖肽組為−1.98%。同時,隊列1、2和3中接受IBI362治療的受試者第12周時的平均體重較基線分別下降0.9%、5.0%和5.4%,度拉糖肽組下降0.9%。接受IBI362治療的受試者的腰圍、體重指數、血壓和血脂等指標也觀察到有不同程度改善。
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日友好醫院楊文英教授表示:“作為新型GLP-1R和GCGR雙激動劑,IBI362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經初步展現出了良好安全性,以及降糖、減重和整體代謝特征的綜合獲益。這些結果顯示出了IBI362作為下一代GLP-1雙靶點藥物相對于單靶點藥物的巨大優勢。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此文關鍵字:2型糖尿病
相關資訊
- 科學還是謠言?宿醉療法真的有效嗎?
- 蛋白氨基和硫醇基標記試劑盒
- 熱烈祝賀西寶生物成為“試劑聯盟”成員
- 特殊蛋白或可調節機體軟骨的形成
- 基因高效表達試劑盒——西寶生物助科研“快”人一等
- 新冠時代,如何護佑兒童群體?
- 羧甲基纖維素
- 人體有個胖瘦“開關”
- 酵母β-葡聚糖檢測試劑盒, Enzymatic Yeast β-Glucan Assay Kit, 貨號:K-EBHLG
- Cell子刊揭示:中藥成分可促進脂肪產熱,或可用于治療肥胖
推薦產品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