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免疫療法副作用不容忽視,不僅要“治”,還要會“防”
癌癥是人類長壽最大的攔路虎,現代醫學已經跟癌癥戰斗了數十年,但隨著精準醫療時代的來臨,癌癥免疫療法逐步成熟,人類仿佛又看到了戰勝癌細胞的曙光。
“癌癥免疫治療”是一種通過增強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清除體內的腫瘤細胞的新型療法, 它被稱為“癌癥治療的第三次革命”。2018年,癌癥免疫治療的開拓者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
盡管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是無可爭議的,但任何事情都有雙面性,所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所以科研人員需要深入了解如何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減少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的發生。
近日,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在《癌癥免疫治療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Prediction of severe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requiring hospital admission in patients o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study of a population level insurance claims database from the USA”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接受癌癥免疫療法治療后的患者出現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的發生概率。
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住院率
研究人員基于Aetna全美健康保險數據庫,對2019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3日期間接受免疫檢查抑制劑(ICI)治療的患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在數據庫中識別了6880萬癌癥患者,并篩選出14378名至少接受過一次免疫檢查抑制劑(ICI)治療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
研究發現,患者每年因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住院的總發生率為3.5%,其中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占3.3%、接受PD-L1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占1.1%、接受CTLA-4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占3.9%、接受聯合治療的患者占7.3%。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
與此同時,一項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的meta分析數據顯示,癌癥患者在服用羅氏的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 (Pembrolizumab)、百時美施貴寶的納武單抗OPDIVO(nivolumab)和伊匹單抗ipilimumab后,其3級或4級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的發生率分別為15.1%、19.8%、14.1%和28.6%
腫瘤免疫療法的副作用
近年來,我們對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已經十分了解,但對癌癥免疫療法的副作用還處于探索階段。
盡管CTLA-4、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已在多種癌癥治療中展示出強大威力,甚至讓部分晚期癌癥患者實現長期生存。但由于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非常強大,它們不僅能殺死細菌、病毒和癌細胞,也能殺死正常細胞。
據歐洲臨床腫瘤協會(ESMO)發表的《免疫治療的毒性管理:ESMO 診斷、治療及隨訪臨床實踐指南》顯示,免疫治療的相關毒性主要分為免疫相關皮膚毒性、內分泌疾病、肝臟毒性、胃腸道毒性、肺炎以及罕見的免疫相關毒性(神經系統毒性、心臟毒性、風濕免疫毒性、腎毒性、眼毒性)等,因此亟需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來改善患者的痛苦。
總結
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盡管已成為癌癥精準治療的領頭羊,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視。在精準醫學時代,需要我們深入的了解其副作用的發病機制,以便更好地幫助臨床醫生針對癌癥患者的個人情況對癥下藥。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Protein A親和磁珠
- ELISA中非特異性顯色原因分析
- Mannan 甘露聚糖 - Elicityl生物質提取甘露聚糖產品(1)
- 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檢測
- The Lancet重磅!癌癥早篩不能降低卵巢癌死亡率,癌癥晚期患者將何去何從?
- 猴痘病毒最新基因測序結果公布,近似于英國三年前毒株
- 研究揭示腸道共生菌調控胰島beta細胞胰島素的分泌 促進血糖平衡的分子機制
- 半導體剝離液及清洗劑
- 這些新藥或將改變這4種疾病的治療用藥格局
- 姜黃素或可有效抵御惡性間皮瘤的發展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