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種”出血管化腐生肌 中山醫院保肢率達91.2%

以往各種原因導致“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患者6個月內踝上截肢率和死亡率分別高達40%和20%。這些曾經要么截肢要么死的患者如今在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管外科,通過患者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后,在缺血壞死的肢體中可以“種出血管”,血流到處即逆轉壞肢并恢復如初。
經過5年追蹤,該干細胞移植治療的122例病人6個月保肢率由60%提升到84%,16個月保肢率仍然保持在84%,48個月保肢率91.2%,42歲以前勞動力喪失率由34.8%降低至18%。這項研究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的最新研究發表在《柳葉刀》雜志的綜合性子刊《EBioMedicine》上,同時還被干細胞領域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 Med.)編輯部選為特色論著,并配發通訊。該雜志主編兼美國Wake Forest再生醫學研究所主任Anthony Atala高度評價說,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該新療法的遠期療效。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脂飲食、糖尿病、吸煙等致病因素的日益增加,肢體動脈閉塞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該研究指導者符偉國教授率領的上海中山醫院院血管外科是目前國內頂尖的血管外科團隊。盡管該團隊在開放或腔內微創手術重建血運等目前對于肢體動脈閉塞性疾病的主流治療方法方面一直處于國內前列,但仍有超過30%的“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患者,因血管條件差而不適合手術。這類患者中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最為常見,且亞洲人群發病率顯著高于西方國家,總截肢率高達43%,踝上截肢率12-31%,34.8%的患者在42歲前喪失勞動力,更加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患者絕大多數為青壯年。
疏通、改造都沒有用,在為患者保留保肢乃至恢復勞動力的強烈使命驅動下,符偉國指導科內干細胞移植亞專科主任董智慧教授帶領血管外科、血液科和風濕免疫科等多學科團隊開展干細胞移植研究。“和手術不同,干細胞主要通過把人體中可以長血管的細胞提取出來,種植到缺血肢體中,長出新生血管網絡來改善血供,從而規避了原有血管重建后容易再閉塞的弊端,為治療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帶來了新的希望。”
據董智慧教授介紹,自2009年開始,中山團隊于國內率先開展“純化自體外周血CD34+細胞移植治療重度肢體缺血”。至今完成自體干細胞移植共122例,顯著降低了致殘率,并且有效地促進了年輕患者勞動力的恢復,大幅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顯示出良好的早、中、遠期療效。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造福臨床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已知的國際上首次自體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和純化CD34+細胞治療炎性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兩種細胞移植方案各具優勢:前者的主要優勢在于規避了細胞在純化過程中丟失,適用于干細胞動員能力較差或多條肢體缺血的患者;后者則能夠更早緩解靜息痛,更適用于進展較快的患者。
![]() |
![]() |
![]() |
官網:m.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喝完無糖飲料還想吃甜食?人們對糖的渴望,無法被甜味劑替代,答案都在腸道里!
- Science子刊:利用活化素/GDF融合蛋白有望治療肺動脈高壓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 抗生素濫用問題如何解決?Science 最新研究揭示抗生素輔助抑制劑最新進展
- 西寶生物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
- 蛋白質結構序列分析用V8蛋白酶 * 蛋白內切酶Glu-C
- 科學家闡明抵御超級細菌的新思路
- 中國商品條碼系統成員證書
- Synthesized Polymers-Functionalized PEG
- 七大影響智商生活方式:大量食用高脂肪損傷大腦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