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一種被忽視的熱帶疾病,蛇咬傷中毒(snakebite envenoming)在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許多傷亡:每年造成13.8萬人死亡,約40萬受害者留下永久性殘疾。鋸鱗蝮蛇(saw-scaled vipers)咬傷中毒會導致全身出血和凝血障礙,是非洲和亞洲蛇咬死亡和發病的主要原因。

這種疾病很難治療,這是因為抗蛇毒血清價格昂貴,在偏遠地區無法獲得,而且每種蛇類都有其特殊性。
抗蛇毒血清是治療蛇咬傷中毒的唯一特效藥物,但特異性差,由于其靜脈注射和不良反應率高,必須在臨床環境中使用。這種要求導致資源匱乏地區的治療時間大大延誤,并嚴重影響了患者在蛇咬傷中毒后的治療效果。
二巰基丙醇化學結構式。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西班牙和荷蘭的研究人員研究了金屬離子螯合劑作為蛇咬傷院前治療的價值。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e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repurposed metal chelator as an early-intervention therapeutic for hemotoxic snakebite”。
在測試的金屬離子螯合劑中,他們發現二巰基丙醇(抗路易氏劑藥)及其衍生物2,3-二巰基-1-丙磺酸(DMPS)在體外能有效地拮抗鋅離子依賴性蛇毒金屬蛋白酶的活性。此外,DMPS延長小鼠臨床前蛇咬傷中毒模型在各種鋸鱗蝮蛇毒液中的存活期,甚至完全存活下來。
在“挑戰和治療”模型中,DMPS也顯著延長了存活期,在這種模型中,注射毒液后延遲給藥,而口服這種金屬離子螯合劑可提供部分保護,防止毒液中毒。
最后,較早地口服DMPS藥物與延遲的傳統抗蛇毒血清靜脈給藥相結合的潛在臨床方案可長期在體內免受毒液致死效應的影響。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安全和經濟地重新利用金屬離子螯合劑DMPS可以在體外和體內有效地中和鋸鱗蝮蛇毒液,并強調了這種藥物有望作為一種早期的院前治療干預措施來治療蛇咬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