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為何我們的造血干細胞存在于骨髓中?免受紫外線傷害是關鍵![ 2018-06-19 09:13 ]
- 四十年后,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系、波士頓兒童醫院干細胞項目和哈佛干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這種造血干細胞壁龕經進化后保護造血干細胞免受陽光中有害紫外線(UV)的傷害。這種對造血干細胞壁龕的新認識將有助人們增強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安全性。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6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otection from UV light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feature of the haematopoietic niche”。
- 新示蹤技術揭示非肌肉細胞命運[ 2018-06-15 13:41 ]
- 心臟作為脊椎動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心臟發生心肌梗塞后造成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心臟功能受到影響。成體心臟是否存在心肌干細胞一直存在爭論,之前的研究利用傳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認為在成體心臟中存在心肌干細胞,例如Kit+心肌干細胞,Bmi1+心肌干細胞,Scal1+心肌干細胞,Islet+心肌干細胞等,但由于這些心肌干細胞的分子標記本身就表達于部分心肌細胞中,因此這些假設的心肌干細胞向心肌細胞的分化潛能受到質疑。
- 高強韌多孔鈦合金人工骨材料研發取得突破[ 2018-06-14 13:25 ]
- 骨缺損是骨科和頜面外科常見疾病,由創傷、感染、腫瘤切除等所致,而大面積骨缺損的修復是目前臨床治療的一個棘手難題。該課題突破了新型高強韌多孔鈦合金的結構設計、精確制備等技術,并結合鈦合金電子束增材制造技術、鈦酸鋇壓電陶瓷原位制備表面處理技術和體外超聲波臨床治療技術,開發出了滿足骨組織修復要求的多孔鈦合金人工骨材料。
- Nature:科學家發現每天產生100億腸細胞的干細胞巢[ 2018-06-13 12:47 ]
- 來自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結腸中的干細胞巢結構。這個結構由特殊的細胞組成,可以激活鄰近小腸上皮的干細胞,同時負責維持干細胞的持續更新。如果沒有這個激活信號,上皮會被破壞,但是如果持續激活,就會產生早期腫瘤,這項發現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腸癌和炎癥的認識。
- Genome Res:科學家開發出能對單細胞進行大規模分析的新型工具—BigSCale[ 2018-06-12 13:33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Genome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種復雜的計算機框架來分析單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這一技術可以擴展到對數百萬個獨立的細胞進行分析處理,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開發了一種工具來分析諸如大規模的單細胞RNA序列數據庫,這或能極大地擴展單細胞基因組學的研究范圍。
- 新型輕質高強骨科植入材料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2018-06-11 12:41 ]
- 近日,由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實施的863計劃課題“新型輕質高強骨科植入材料研發(2015AA033701)”通過技術驗收。該課題成功解決了現有骨折內固定、運動醫學損傷及骨缺損修復中的臨床問題,實現了高端醫用材料制品的應用轉化,成功開發出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復合材料和鎂合金材料兩種骨科材料,已實現兩種制品完成注冊型檢,進入臨床研究階段。有望大大推進我國高端醫用植入材料產業的發展和高端醫療器械的民生普及。
- 神奇!科學家發明接骨黑科技,「傷筋動骨100天」或成為歷史 | 臨床大發現[ 2018-06-08 12:43 ]
- 在武俠電視劇里,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男主角被打得七葷八素、五臟俱裂,得遇一高人運功療傷,幾個時辰之后,男主角又活蹦亂跳。這種療傷方法實在是讓人向往。近日,來自美國雪松西奈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的Dan Gazit和Gadi Pelled教授團隊帶來的接骨重磅研究,讓我看到這種「神功」的影子。雖然沒有「運功療傷」那么科幻,但也足以震撼人心,因為他們用的是超聲波幫助「骨不愈合」患者接骨療傷。
- PNAS:將人血液中的T細胞直接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轉化效率高達6.2%[ 2018-06-07 12:43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僅加入4種蛋白大約3周內,就能夠在實驗室中將人血液中的免疫細胞直接轉化為功能性的神經元。這種顯著的轉化并不需要這些免疫細胞首先進入一種被稱作多能性的狀態,相反是通過一種更加直接的被稱作轉分化的過程發生的。
- Nat Commun:科學家開發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質的新型材料[ 2018-06-06 11:12 ]
- 釉質(enamel)位于牙齒外部,其是機體中最堅硬的組織,其能讓我們的牙齒在一生過程中都發揮多種作用,比如咬東西、接觸酸性食物和飲料以及極端的溫度等,這一卓越的表現源于其高度組織化的結構。然而,并不像機體中其它組織,一旦牙釉質缺損后將無法繼續再生,從而就會造成牙痛或牙缺失,這些問題影響著全球50%以上的人群健康,因此尋找一種能夠再生牙釉質的新方法或許是口腔學研究的一大成就。
- Cell Stem Cell:I期臨床試驗結果可喜 干細胞療法或有望治療脊髓損傷的患者[ 2018-06-05 12:48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報道了首個人類I期臨床試驗結果,即對四個受試者進行研究,將神經干細胞移植入慢性脊髓損傷的患者中,其中三名受試者的疾病癥狀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而且并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
- Cell:突破!科學家利用CRISPR/Cas9改造造血干細胞 促進CAR-T細胞療法有效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 2018-06-04 15:03 ]
- AML是第二大常見的白血病,據美國癌癥協會數據顯示,每年在美國都有將近2萬名新診斷的AML患者,很多患者都會接受骨髓移植手術;而為了治療名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相關白血病,研究人員開發出了CAR-T細胞療法,即收集患者自身的T細胞,通過重編程后再注入患者體內來殺滅癌細胞。目前CAR-T療法已經被FDA批準用來靶向作用表達CD19蛋白的細胞,比如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然而對于AML而言,CAR-T細胞療法似乎并不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因為AML癌細胞并不會表達CD19,因此研究人員就需要尋找其它潛在的作用靶點。
- Oncology Letters:大豆卵磷脂與非甾體抗炎藥組合可預防癌癥且副作用更小![ 2018-06-01 14:04 ]
- 當德克薩斯大學健康醫學中心(UTHealth)的科學家將大豆卵磷脂和一種非甾類抗炎藥(NSAID)一起應用時,他們發現其抗癌性增加且副作用減輕了。這一關于卵磷脂的臨床前試驗的結果發表在Oncology Letters期刊上。
- CAR T療法新突破!Nat Med背靠背發表兩個研究團隊發現避免細胞因子風暴的新方法[ 2018-05-31 13:31 ]
- 為了治療白血病,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給病人來源的T細胞修飾上嵌合抗原受體(CAR)后再進行回輸的技術,也叫作過繼細胞轉輸,這整個過程叫做CAR T細胞療法,已經被證明可以非常有效的治療白血病。但是其使用面臨著一個主要的障礙——幾乎1/3的病人會發生CRS,這需要極其精細的個性化治療才能避免病人死亡。一些病人還產生了神經毒性。這些綜合征限制了這項技術的使用。而在這兩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找到了克服這些問題的新方法。
- 研究發現充電可使材料獲得抗菌性能[ 2018-05-30 10:44 ]
- 材料和電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如基于摩擦起電的現象,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和電路設計,可成功制備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而將電場作用于材料時,也可對材料的多方面性質產生影響,如改變材料的電荷數量和電荷分布。與此相比,不那么為人所知的是,生物細胞也在時刻進行著密集、精細、活躍的電活動。細胞維持新陳代謝所必需的能量的產生,就是通過電子在呼吸鏈上的一系列蛋白之間的傳遞所實現的。真核生物細胞的呼吸鏈相關蛋白位于線粒體內,而微生物如細菌的呼吸鏈相關蛋白位于細胞膜上。因此,微生物對于外界的電擾動更為敏感。
- 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滬進行[ 2018-05-29 13:05 ]
- 近日,全球首例“納米槍”治療肺癌臨床試驗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完成,醫護人員通過穿刺方式,將“納米槍”注射到一名老年肺癌患者的腫瘤內部,該患者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原發性肺癌患者,現年71歲,不適合接受手術和靶向藥物治療,也不愿接受放化療。本次治療是經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的臨床試驗,受試者不支付任何費用,并已聲明放棄手術、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
- Nature:首次研究塑造人類胚胎的最早決定[ 2018-05-28 15:08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Ali H. Brivanlou和他的團隊揭示了決定細胞命運的分子通路。這一發現為研究人類發育最早階段和可能為各種疾病開發出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一種新的平臺。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5月2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elf-organization of a human organizer by combined Wnt and Nodal signalling”。
- 重溫干細胞的意外發現之旅[ 2018-05-25 10:45 ]
- 1961年,Till和McCulloch默默無聞地在Radiation Research期刊上發表了他們最初的觀察結果,隨后致力于證實他們的猜測。Till說,他們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研究生Andy Becker和資深科學家Lou Siminovitch的支持,Becker的實驗“非常令人信服地證實這些細胞集落是克隆”。
- 有效率97%,AAV5基因療法可不受免疫系統影響[ 2018-05-24 10:46 ]
- uniQure公司的基因療法AMT-060使用5型腺相關病毒(AAV5)將特異性在肝臟細胞中表達的Factor IX基因注入患者體內。通過一次注射就可以使患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穩定地表達因子IX,從而使患者在無需定期輸血的情況下,維持自主凝血功能,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該療法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 高纖維飲食幫老鼠抵抗流感病毒[ 2018-05-23 10:25 ]
- 近日發表在《免疫》雜志上的一項臨床前研究顯示,膳食纖維通過將免疫系統設定在健康的反應水平上,提高了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存活率。高纖維飲食會鈍化肺部有害的過度免疫反應,同時激活T細胞,從而提高抗病毒的免疫力。這些益處是由腸道細菌組成的變化調節的,膳食纖維的生物發酵增加了短鏈脂肪酸的產生。
- Science:巨噬細胞竟是維持乳腺干細胞的“搖籃”[ 2018-05-22 11:27 ]
- 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干細胞如何調節乳腺發育以及它們如何發生癌變,來自美國和荷蘭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巨噬細胞如何通過分子信號傳導機制與乳腺干細胞相互作用。他們發現巨噬細胞在維持乳腺干細胞微環境(niche)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5月17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otch ligand Dll1 mediates cross-talk between mammary stem cells and the macrophageal niche”。論文通信作者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Yibin Kang教授和Rumela Chakrabarti博士。
- FSI Genetics:新工具可從未知個體的DNA片段預測出該個體的眼睛、毛發和皮膚顏色![ 2018-05-21 10:17 ]
- 最近,一個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科學院和荷蘭鹿特丹Erasmus MC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工具,該工具能從犯罪現場或考古遺跡等場景中獲得的人類生物樣本--即使是很小的DNA樣本--中準確預測出樣本所有者的眼睛、頭發和皮膚的顏色。這種一體化的色素分析工具采用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一個開放獲取的網絡工具將三種色素的特性集合在一起,提供出對該人外形的描述。
- 我國研制成功世界首臺全自動干細胞誘導培養設備[ 2018-05-18 09:58 ]
- 廣州生物院研究員潘光錦介紹:為了獲得大量誘導多能干細胞,科研人員需要制備并讓其大量增殖,也就是養細胞。然而,當前干細胞誘導、培養及篩選過程均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完成,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方面,由于缺乏對細胞命運變化及誘導多能干細胞克隆篩選和擴增的實時及定量監控,難以實現干細胞誘導流程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另一方面,人工操作也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通量低、安全性差等問題。“
- 破解抗生素耐藥難題!新型通用型抗體或能有效抵御多種病原體感染[ 2018-05-17 10:38 ]
-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從健康個體的血液中開發出了能抵御病原體的特殊抗體,研究者Wardemann說道,這些抗體能夠保護機體抵御多種肺炎克雷伯菌亞群,而且該抗體給機體帶來的保護效用不僅僅局限于一些特殊的病原體,還能有效抵御其它細菌,甚至一些酵母和病毒等。深入闡明細菌表面糖類衍生分子的結構就能夠闡明這些分子的作用機制。研究者指出,這些抗體能夠吸附細菌表面糖分子中名為甘露糖的小型結構,開發這種能夠識別多種微生物細胞糖分子結構的抗體就能夠幫助機體免疫系統有效抵御多種病原體因子的攻擊。
- 分而治之!利用磁鐵分離出具有更少副作用的藥物[ 2018-05-16 11:11 ]
- 人們通過沙利度胺(thalidomide)藥物就可非常清楚地了解手性差異。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孕婦服用這種藥物來緩解孕婦晨吐(morning sickness)。在顯微鏡下觀察,沙利度胺發揮良好的作用。然而,沙利度胺是一種手性藥物---它的“右手性”分子具有緩解惡心的功效,而它的“左手性”分子會引起可怕的嬰兒畸形。鑒于生產沙利度胺的制藥公司沒有分離出右手性分子和左手性分子,因此沙利度胺對服用這種藥物的婦女的孩子造成了災難性后果。
- 重磅!構建出將皮膚細胞轉化為神經元的重編程配方[ 2018-05-15 11:14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ristin Baldwin教授及其團隊想要知道簡化和擴展讓利用皮膚細胞直接制造出神經元的編碼工具盒(coding toolbox)是否是可能的。Baldwin實驗室成員Rachel Tsunemoto博士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已提示著一次僅利用兩種轉錄因子產生特定類型的神經元是可能的(Nature Neuroscience, 2015, doi:10.1038/nn.3887)。因此,她和其他的實驗室成員設計和測試了大量的雙轉錄因子編碼以便觀察它們是否能夠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具有神經元基本核心特征(比如它們的形狀和電興奮性)的細胞。
- 禁食增強腸道干細胞的再生能力[ 2018-05-14 10:48 ]
- 在禁食小鼠中,細胞開始分解脂肪酸而不是葡萄糖,這種變化增強腸道干細胞的再生能力。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他們也能夠利用一種激活相同代謝開關的分子促進再生。這些研究人員說,這種干擾能夠潛在地有助于老年人從胃腸道感染中康復過來,或者讓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從中受益。
- 科學家鑒別出飲食壓力狀態下支持血細胞產生的特殊分子[ 2018-05-11 10:40 ]
- 研究者表示,Spred1能夠結合c-Kit分子,c-Kit主要參與一種能指導造血干細胞發育和調節的信號過程,對Spred1缺陷的小鼠進行實驗后,研究人員發現,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Spred1對于正常的血細胞產生或許并不重要,此外,Spred1的缺失還會促進造血干細胞的自我更新,從而就能延長細胞的壽命,增加機體的競爭力并有效抵御生理性壓力。
- 不可思議!藥物的副作用竟然能夠治療人類脫發![ 2018-05-10 10:02 ]
- 首先研究人員闡明了一種古老免疫抑制藥物—環孢素A(CsA)的分子作用機制,20世紀80年代,環孢素A作為一種關鍵藥物能夠抑制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和患者機體的自身免疫疾病。然而這種藥物通常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但研究者卻發現環孢素A能增強毛發的生長。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環孢素A處理離體的人類毛囊細胞,同時進行了一項完整的基因表達分析,結果表明,環孢素A能降低SFRP1蛋白的表達,SFRP1能夠抑制包括頭發毛囊在內的許多組織的發育和生長。
- 人類胚胎干細胞重塑生物學概念并進入臨床[ 2018-05-09 10:16 ]
- 1998年,當研究人員最早弄清楚如何獲得人類胚胎干細胞時,Dieter Egli正要開始念研究生。此后的20年里,這種多產細胞一直伴隨著Egli的職業生涯。這位如今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的生物學家,利用它們探尋了來自成人細胞的DNA如何被重新編程成胚胎狀態,并且解決了關于糖尿病發生和治療的問題。Egli甚至幫助開發了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干細胞形式。其能簡化關于不同人類基因作了什么研究。
- Science:細胞毒性T細胞竟讓自身免疫疾病更加嚴重![ 2018-05-08 14:09 ]
- 研究人員發現C1q在調節一種保護身體免受病毒和癌癥攻擊的免疫細胞如何消耗它們的能量---一種被稱作代謝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地,C1q控制著這種被稱作細胞毒性T細胞(即CD8陽性T細胞)的免疫細胞的存活和功能。
- 新研究闡明大腦干細胞的身份[ 2018-05-07 14:12 ]
- 一類被稱作星形膠質細胞神經干細胞(astrocyte neural stem cell)的腦細胞能夠自我更新和再生新的神經元,特別是在遭受大腦損傷后。另一類被稱作室管膜細胞(ependymal cell)的腦細胞在大腦和腦脊液之間提供支持性襯里。
- 單次注射特殊制劑有望終生治療B型血友病患者[ 2018-05-04 11:18 ]
- 編碼凝血因子IX (FIX)的基因出現缺失就會誘發B型血友病,血友病患者機體中凝血因子IX的水平通常較低,而且常會缺失功能性的基因版本,從而就會造成危及生命的血凝延遲狀況;如今臨床上常常使用由動物細胞制造并且純化的FIX來給患者接種有效其病情,患者每周需要接種數次,但這種治療手段比較昂貴、耗時,而且隨著時間延續治療效果將會越來越差。
- 利用干細胞技術與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人類基因組功能藍圖[ 2018-05-03 10:40 ]
- 研究者們通過生成180000種不同的突變,對人類基因組中的所有基因功能進行了分析。其中,他們構建出了一種僅存在一對染色體的新型胚胎干細胞,并使用了CRISPR-CAS9技術進行大規模突變體的篩選。由于單倍體的特征,基因突變的構建相比野生型細胞更加容易。
- 神奇的蜘蛛絲 新骨修復復合材料的關鍵![ 2018-05-02 11:06 ]
- 康涅狄格大學研制的一種新型骨修復復合材料的三維效果圖。 該復合材料由絲纖維和聚乳酸纖維制成,在保持柔韌性的同時,還涂上了優良的生物陶瓷顆粒。這種生物可降解的復合材料可以幫助愈合骨骼,而不會產生像金屬部件那樣所造成的并發癥。
- 美國科學家潛心研究30年,迎來端粒酶重大突破,有望逆轉衰老問題[ 2018-04-28 10:27 ]
- 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測定人端粒酶全酶結構的空間填充模型。端粒酶催化染色體末端的端粒DNA(綠色)的合成,以補償基因組復制過程中端粒的丟失。該結構由兩個具有不同功能的裂片組成:負責DNA合成的催化核和一個H/ACA核糖核酸,對端粒酶的生物起源和對Cajal體的定位很重要。由于端粒酶的調控與癌癥和衰老有關,因此人類端粒酶的第一個體系結構可視化是端粒酶領域和端粒治療設計的一個重要突破。
- 基因編輯的干細胞有望消除HIV![ 2018-04-27 11:01 ]
- 現在,研究人員在感染SHIV并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獼猴身上使用相同的技術,使它們與正在接受治療以降低HIV水平的HIV病人相似。研究人員發現在移植了CCR5基因突變的骨髓干細胞后,這些細胞在獼猴體內成功增殖,產生了攜帶CCR5突變的白細胞,因此對SHIV產生了抗性。
- 重大突破!揭示一種罕見的兒童腦瘤的細胞起源[ 2018-04-26 14:21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總醫院、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和波士頓兒童癌癥與血液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來自4名DMG患者的3300多個細胞的基因表達,發現這類腫瘤可能起源自少突膠質祖細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OPC)樣細胞,這些OPC樣細胞處于一種未成熟的可快速分裂的干細胞樣狀態。
- 臍帶與胎盤來源間充質干細胞的比較![ 2018-04-25 13:18 ]
- 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最先在骨髓中被發現,并廣泛分布在人體里。雖然不同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均能符合2006年國際細胞治療協會(ISCT)制定的最低標準(定義),依然有不少研究的結果提示不同組織來源的MSC具有某些差異性,主要體現在MSC的增殖速度、分泌的細胞因子譜和免疫調節能力。
- 干細胞治療心臟病受阻?來看看最新的細胞模擬微粒![ 2018-04-24 12:37 ]
- 在組織再生領域,干細胞療法有著光明的前景。機體可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機制對細胞治療的效果進行調節。然而,干細胞治療在臨床中的應用中仍具有局限性,包括體內存活率低、致癌風險高、靶向性差、存放時間短。針對干細胞的這些不足,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的終身教授程柯研發出了一種細胞模擬微粒。這項新的技術有望帶來干細胞治療領域的革新。
- 3D打印探索制造軟體機器人[ 2018-04-23 12:52 ]
- ARL的研究員Ed Habtour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軟體機器人必須擁有高度的結構靈活性和分配控制,才能潛移默化地進入受限的空間內。需要長時間對其進行操作指控,來模擬生物的形態、培養機器人對環境適應性。”在完成形態的塑造之后,軟體機器人依舊需要時間來復雜的外部環境。
- 重磅!派姆單抗大放異彩!作為輔助療法顯著延長3期高危黑素瘤病人無復發生存期![ 2018-04-20 11:02 ]
- 研究人員發現在所有的治療病人中,與安慰劑相比,派姆單抗與無復發生存期顯著延長相關(一年無復發率75.4% vs 61.0%,復發或者死亡風險比率,0.57)。這種相關性也可以在853個病人中的PD-1陽性腫瘤組觀察到(一年無復發率77.1% vs 62.6%,復發或者死亡風險比率,0.54)。總體而言,派姆單抗和安慰劑組分別有14.7%和3.4%的病人發生了與治療相關的3-5級嚴重副作用。派母單抗組發生一例與治療相關的死亡。
- 顛覆認知:免疫系統中的“壞抗體”有大用途[ 2018-04-19 11:10 ]
- 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HIV等是讓免疫系統最“頭疼”的目標,因為它們已經進化到幾乎和機體自身的分子一樣。為了了解免疫系統是如何識別這些“披著羊皮的狼”的,科學家們關注了血液中一支神秘的免疫細胞大軍。這支沉默的細胞軍隊包含了數百萬被稱為B細胞(這類細胞可產生對抗疾病的抗體)的免疫細胞。不過,不同于其他B細胞,這支B細胞軍隊對機體構成了威脅。因為,正是它們負責產生前文提到的“壞抗體”。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它們長期處于沉默狀態(無效能狀態)。
- 男嬰腦袋“跑偏” 專家借3D打印術為他再造顱骨[ 2018-04-18 10:10 ]
- 顱縫早閉的唯一治療手段就是手術。其主要目的是擴充顱腔容積,解除已經“封閉”的顱腔、顱骨對大腦發育的阻礙。杜浩主任帶領的團隊,通過3D打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明明的顱骨模型,在模型上進行手術方案討論和演示,如哪片骨頭需要移位,哪一塊需切開,哪一片要取下后重新自合,專家組通過反復推敲,制定了手術方案。3月29日,由杜浩主刀,為明明成功實施了全顱骨再造術。
- 科學家發現肺癌干細胞代謝弱點 找到潛在靶向藥物[ 2018-04-17 10:01 ]
-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肺癌干細胞依賴氧化磷酸化來產生細胞所需能量,維持細胞存活,并且這一過程依賴線粒體檸檬酸轉運蛋白SLC25A1的活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癌癥干細胞中SLC25A1在維持線粒體檸檬酸儲備和氧化還原平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抑制SLC25A1的活性會導致活性氧簇的積累因此抑制癌癥干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 新型抗菌藥物——聚碳酸酯分子[ 2018-04-16 12:37 ]
- 來自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納米技術研究所(IBN)和科學、技術和研究機構(A*STAR)和IBM Research – Almaden實驗室的研究院在硅谷開發了一種合成分子,用于殺死5種具有有限副作用的多藥耐藥細菌。這種新材料可能被開發成一種抗菌藥,以幫助治療耐抗生素感染的病人。
- 美國批準一種用于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人工智能設備[ 2018-04-13 08:57 ]
- 美國FDA周三批準了第一款使用人工智能來探測糖尿病造成的眼部損傷的設備,這將使常規的醫生在不需要解析任何數據或圖像的情況下就能診斷病情。
- 激動人心!已經進入III期臨床,干細胞新療法有望上市![ 2018-04-12 11:09 ]
- 美國麻省總醫院正在開展干細胞治療漸凍癥的臨床研究,采用患者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來修復大腦和脊髓,旨在減少導致漸凍癥惡化的腦部炎癥。這項臨床試驗由美國頭腦風暴細胞治療公司于2017年12月首次注冊在clinicaltrials.gov系統(NCT03280056),最后一次更新時間為今年3月8日,目前處在III期臨床,正在招募200名患者。
- 挑戰常規!維持骨髓造血干細胞所需的TPO蛋白竟由肝細胞產生[ 2018-04-11 09:54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維持造血干細胞所必需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分子。他們利用基因敲入小鼠證實TPO是由肝細胞產生的,而不是由骨髓細胞產生的,這一發現挑戰了人們的常規看法:鑒于造血干細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人們的直接看法就是TPO是由骨髓產生的。
- 重大突破!表達端粒酶的肝細胞可再生肝臟[ 2018-04-10 12:42 ]
- 肝臟是人類疾病的重要來源。理解肝臟自我更新的細胞機制至關重要。我們發現這些罕見的增殖性細胞遍布整個肝臟器官,而且它們有助于肝臟替換受損的細胞。我們認為當對這些細胞的調控發生差錯時,它們也可能會導致肝癌。
- 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CAR-T療法,還是有一點點小問題需要解決的[ 2018-04-09 13:06 ]
- 2017年可以說是CAR-T治療元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因為美國FDA批準了兩種靶向CD19的CAR-T療法,用于治療兒童及青年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根據最新的ELIANA研究結果,對75例患者進行隨訪調查,在超過一年的隨訪中,總體緩解率為81%(95%CI:71% - 89%)。60%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其中21%的患者達到了CR,但是血細胞計數恢復不完全(CRi)。所有患者中沒有發現微小殘留病(MRD),結果還是讓人備受鼓舞的。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21-8158
公司傳真: 021-50272982
公司郵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總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畢升路299弄11號502室 郵編:201204
研發生產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宏路508號5幢 郵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