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 Rep:揭秘人類細胞自我保護免于損傷的分子機制[ 2019-06-20 09:51 ]
- 細胞中含有遺傳物質的轉錄本,這些轉錄本能從細胞核遷移到細胞的其它部分,這種移動能夠保護遺傳轉錄本免于被“剪接體”(spliceosomes)所招募,如果這種保護作用并未發生,整個細胞就會處于危險之中,意味著癌癥和神經變性疾病會發生;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廷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胞自我保護背后的分子機制。
- 年輕血液中的突觸增強因子有望讓年老小鼠返老還童[ 2019-06-19 09:30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年輕小鼠的血液中發現突觸增強因子。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NAS期刊上。在這篇論文中,他們研究了來自年輕小鼠的血液在被注入到年老小鼠體內時所產生的恢復青春的效果,以及他們從中學到的知識。
- 新型基因編輯工具完成”精準“編輯[ 2019-06-18 10:48 ]
-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新發現可以解決當前基因編輯工具(包括CRISPR)的一個主要缺點,并為基因工程和基因治療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新方法。他們的新技術稱為INTEGRATE,即利用細菌跳躍基因將任何DNA序列準確地插入基因組而不切割DNA。
- Diabetes Care:意料之外的發現!免疫療法或會引發癌癥患者患上糖尿??![ 2019-06-17 09:22 ]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一種新型的癌癥免疫療法,其能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然而在某些患者機體中,ICIs卻會促進免疫系統攻擊健康細胞,從而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當胰腺β細胞被攻擊后就會誘發1型糖尿病,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所帶來的預期之外的后果。
- Cancer Cell:揭示巨噬細胞支持PTEN缺陷膠質母細胞瘤的機制![ 2019-06-14 09:15 ]
- 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在《Cancer Cell》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一種常見的基因缺陷使膠質母細胞瘤能夠向錯誤類型的免疫細胞傳播分子信息,從而召喚巨噬細胞來保護和培育腦腫瘤,而不是攻擊它。
- Cancer Cell:研究揭示決定T細胞定植并攻擊腫瘤的細胞因子![ 2019-06-13 09:36 ]
- "我們證明了兩個關鍵的趨化因子,CCL5和CXCL9,在所有實體腫瘤的T細胞浸潤中普遍存在,"路德維希癌癥研究所洛桑分所所長、該研究負責人George Coukos說道。"它們同時存在于腫瘤中是T細胞移植和T細胞炎癥性腫瘤(也稱為'熱腫瘤')形成的關鍵條件。"
- Metabolomics:“被遺忘的器官”或有望幫助開發2型糖尿病新型療法[ 2019-06-12 09:28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Metabolom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雷丁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免疫紊亂和2型糖尿病之間的關聯,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諸如脾臟等“被遺忘的器官”或能掌握疾病對機體影響的線索。
- Nat Commun:阿爾茲海默癥病理蛋白與小鼠的細胞死亡有關[ 2019-06-11 09:24 ]
- 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AD)有關的新蛋白質已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中心(RIKEN CBS)的研究人員發現。CAPON可能促進兩個最著名的AD罪魁禍首--淀粉樣斑塊和tau病理之間的聯系,二者的相互作用會導致腦細胞死亡和癡呆癥狀。這一最新發現來自RIKEN CBS的Takaomi Saido小組,他們使用了一種新穎的小鼠AD模型,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 Acta Neuropathol:揭示帕金森病在腦細胞之間擴散新機制[ 2019-06-10 12:32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林雪平大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烏普薩拉大學和德國埃爾蘭根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細胞之間的較小通道參與了一種新發現的關于帕金森病如何在大腦中擴散的機制。這些結果表明有害的蛋白聚集物或者說沉積物能夠結合通道形成蛋白并“搭便車”,并以這種方式擴散至健康細胞。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inding of α-synuclein oligomers to Cx32 facilitates protein uptake and transfer in neurons and oligodendrocytes”。
- FASEB J:新研究幫助殺死原來殺不死的癌細胞[ 2019-06-06 10:35 ]
- 無數的人受到癌癥的影響?,F代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縮小腫瘤,但往往不能殺死所有的細胞,因此癌癥可能會復發。對于某些侵襲性癌癥,問題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醫生幾乎無能為力。
- 科學家在細胞外“重演”細胞分裂[ 2019-06-05 17:09 ]
- 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了解細胞如何建立、移動、運輸和分裂背后的物理學。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團隊的最新研究首次在細胞外“重演”了細胞分裂過程,該成果將有助進一步洞悉細胞開展日?;顒拥奈锢磉^程,有朝一日催生出重大醫學突破,并為新型材料甚至人造細胞開辟新方向。
- Nature重磅!發現不同類型細胞與關節炎之間的關鍵聯系[ 2019-06-04 10:52 ]
- 近日牛津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家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使我們離開發針對炎癥疾病的靶向療法又近了一步。
- PLOS Med:計算機輔助診斷程序讓醫生更早發現腦腫瘤的生長[ 2019-06-03 09:41 ]
- 根據近日發表在開放獲取雜志《PLOS Medicin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一種計算機輔助診斷過程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發現較低級和體積比較小腦部腫瘤的生長,該研究由來自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Hassan Fathallah-Shaykh及其同事們一起完成。然而,還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確定早期腫瘤生長檢測所支持的早期治療干預是否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并改善生活質量.
- Nature:新研究揭示腸道的免疫調節機制[ 2019-05-31 15:49 ]
- 最新一項研究表明,機體的消化器官由隔間組成,這些隔間可以加速免疫系統對食物通過的反應,其中前段的防御性較小,主要負責吸收營養物。后段的防御性較強,主要負責消除病原體。
- 新穎!這種mRNA有望帶來新型免疫療法[ 2019-05-30 10:12 ]
- 在這些疾病之外,科學家們也在思考利用抗體治療傳染病的可能性。與傳統疫苗相比,抗體療法有著一些獨到之處:首先,抗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次,抗體的開發時間理論上較疫苗更短;第三,它幾乎能被用于任何群體的患者,尤其是那些自身免疫能力受缺陷,難以接受疫苗注射的患者。
- Science子刊:發現經常突變的癌蛋白的空間染色體組織的新作用[ 2019-05-29 09:24 ]
- 威斯達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蛋白質ARID1A的功能,該蛋白由一種基因編碼,這種基因是人類癌癥中最常見的突變之一。根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這項研究,ARID1A在基因組的空間組織中發揮著作用;因此,它的缺失對整體的基因表達具有廣泛的影響。這一發現為破譯與幾種癌癥特別是卵巢癌相關的分子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 Nature子刊:新技術利用癌細胞行為而非遺傳信息預測其轉移[ 2019-05-28 09:53 ]
- 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并不完全理解為什么有些癌癥會擴散,而有些則不會。他們所知道的是,當癌癥擴散時,存活率會大幅下降。
- Nature:揭示卵細胞選擇最健康的線粒體傳遞給后代的機制[ 2019-05-27 12:35 ]
- 發育中的卵細胞會進行測試,選出最健康的線粒體(細胞中的能量制造工廠),然后傳遞給下一代。一項針對果蠅的新研究顯示了這種測試是如何進行的。相關研究結果于2019年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drives selective removal of deleterious mtDNA in the germline”。
- Cell:DNA讀取復制研究獲進展 有望找到遺傳病治療方案[ 2019-05-24 10:13 ]
- 通過深入分析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各個組件如何拼接在一起,兩組科學家日前揭示了DNA是如何編排和保存遺傳信息的。新的研究向人們展示了出人意料的DNA編排變化。
- Cell:我國科學家揭示人FcRn是B族腸道病毒的細胞脫衣殼受體[ 2019-05-23 13:38 ]
- B族腸道病毒(Enterovirus B, EV-B)包括??刹《荆‥chovirus)、柯薩奇病毒B、柯薩奇病毒A9,以及多個新發現的B族腸道病毒血清型。它們是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腸道病毒屬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嚴重的人類傳染病的致病因子。
- Nature:挑戰常規!胎兒中的所有腸道細胞都潛力發育成腸道干細胞[ 2019-05-22 09:49 ]
- 在一項轟動性的新研究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反駁了關于干細胞產生的傳統觀點。他們得出結論:胎兒腸道中的所有細胞都有潛力發育為干細胞。
- Cell:揭示基孔肯雅病毒與Mxra8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2019-05-21 09:18 ]
- Cell:揭示基孔肯雅病毒與Mxra8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有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 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2019-05-20 10:52 ]
- 要聽媽媽的話:西蘭花是有好處的。長期以來與降低癌癥風險有關的西蘭花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花椰菜、卷心菜、羽衣甘藍、球芽甘藍和無頭甘藍---含有一種讓一個已知在多種常見人類癌癥中發揮作用的基因失活的分子。
- Nat Commun:人工智能促進阿爾茲海默癥的研究[ 2019-05-17 12:44 ]
-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來訓練計算機精確檢測人類大腦組織中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志物。
- JCB:科學家鑒別出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2019-05-16 13:36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靶向作用PHLPP2蛋白的藥物來治療前列腺癌或許能夠抑制癌細胞擴散到機體其它器官中,抑制PHLPP2或能降低MYC的水平,而MYC是一種引發多種類型癌癥的致癌蛋白,其目前并不能被常規的藥物療法所靶向作用。
- J Exp Med:肥胖會重置乳房中的免疫細胞,促進腫瘤的形成[ 2019-05-15 09:18 ]
- 長期以來,吸煙一直是美國人患癌癥的最大原因,但如今肥胖已成為第二大原因,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癥--乳腺癌的患者患肥胖癥的風險甚至更高。
- Stem Cells:新技術或能利用幾毫升血液制造大量干細胞 有望開發出心血管疾病潛在療法[ 2019-05-14 10:21 ]
- 血液,干細胞,心血管
- Nature:操縱腫瘤抑制基因RB有望治療肺癌[ 2019-05-13 13:48 ]
- RB(retinoblastoma)腫瘤抑制通路中的突變是癌癥的一個標志,也是肺腺癌的一個普遍特征。盡管RB是第一個被鑒定出的腫瘤抑制基因,但是人們仍不清楚RB在癌癥中的持續性丟失的分子和細胞基礎。利用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DK4和CDK6的抑制劑重新激活RB通路的方法在一些癌癥類型中是有效的,而且人們當前目前正在評估它們治療肺腺癌的療效。RB通路重新激活是否具有治療效果以及靶向CDK4和CDK6是否足以重新激活肺癌中的RB通路活性仍然是未知的。
- 基因泰克創新ADC獲批治療早期乳腺癌 驗證臨床開發新模式[ 2019-05-10 12:55 ]
- 4日,基因泰克(Genentech)宣布,美國FDA批準其抗體偶聯藥物Kadcyla(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擴大適應癥,作為術后輔助療法,治療HER2陽性,在接受新輔助療法治療后,依舊有殘余病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這一療法的獲批,不但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一款新的治療選擇,而且驗證了針對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開展臨床試驗的新模式。
- eLife:一種機體先天性免疫傳感器分子或有望抑制肝癌進展[ 2019-05-09 12:48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中對腸道微生物產生反應的一種特殊蛋白或能有效抑制常見肝癌的發生和進展,這種名為NLRP12的先天性免疫感受器或能有效幫助抵御肝細胞癌的發生。
- Nature重磅:預先抑制TNF顯著增強PD-1和CTLA-4聯合免疫療法療效并降低副作用[ 2019-05-08 12:37 ]
- 由Cima和納瓦拉臨床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合作實驗研究提出了一種治療癌癥的新方法,即在動物模型中使用聯合免疫療法解決療效和毒性的問題。這種臨床策略包括阻斷一種參與免疫系統調節的蛋白(稱為腫瘤壞死因子,TNF),同時聯合免疫治療(抑制PD-1和CTLA-4等其他“減緩”免疫反應的蛋白)。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Natrue》上。
- Sci Signal:關鍵蛋白缺失會抑制細胞的運動[ 2019-05-07 09:22 ]
- UConn研究人員在《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報告說,在其表面缺失某種CD13蛋白質的細胞無法正常運動。該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細胞如何移動和修復正常組織中的傷口,以及癌癥如何通過身體傳播。
- Nat Commun:靶向作用細菌“超強力膠水”蛋白有望開發出新型抗菌療法[ 2019-05-06 10:50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拉籌伯大學和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細菌外膜(細菌的超強力膠水)中的特殊蛋白粘附在機體某些部位并不斷繁殖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創新性療法,同時也有望推動科學家們開發新型的抗菌策略。
- Cell:科學家發現人類多能性創始人細胞 有望幫助理解腫瘤癌變的分子機制[ 2019-05-05 12:44 ]
- 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干細胞中發現了一類特殊的細胞亞群,其似乎能發送信號促進周圍細胞發育和生長。這種人類多能性創始人細胞(human pluripotent founder cells)及其鑒別細胞過程的發現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癌變腫瘤的生長,以及人類干細胞如何制定決策來決定哪些細胞癌變。
- Science子刊:開發一種用于阿爾茨海默早期診斷癥的血液測試[ 2019-04-30 12:45 ]
- 韓國多家機構的一個大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血液檢測方法,可以在尚未出現癥狀的早期階段檢測出老年癡呆癥患者。在這篇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的研究以及他們開發的檢測這種疾病的技術。
- Nat Commun:科學家用小分子改變DNA三維結構,有望開發新型抗癌藥物[ 2019-04-29 10:57 ]
- 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改變基因組的空間結構,這些小分子化合物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抗癌藥物。這項工作為開發一類可以改變三維基因組的新的抗癌表觀遺傳藥物開辟了新方向,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 Cell Stem Cell:揭示維持白血病干細胞新機制!有望徹底打擊癌干細胞[ 2019-04-28 10:48 ]
- 大多數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可以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這些藥物非常有效,可以產生深度緩解并延長生存。然而,這些患者體內仍存在靜息的白血病干細胞,因此他們必須繼續使用抑制劑治療以維持緩解。這些“休眠細胞”是在骨髓的微環境中保持靜止的白血病干細胞。骨髓是一種特殊的解剖位置,已知它能維持正常的造血干細胞(所有血細胞的前體)。然而,白血病干細胞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維持作用尚不清楚。
- Nature:開發出Cas9-MMEJ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有望治療143種由DNA微重復引起的疾病[ 2019-04-26 10:14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CRISPR-Cas9和一種很少使用的DNA修復途徑編輯和修復一種特定類型的與微重復(microduplication)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種可編程基因編輯方法克服了之前在基因校正中所遭遇的低效率。相關研究結果于2019年4月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recise therapeutic gene correction by a simple nuclease-induced double-stranded break”。
- Cell:重磅!抑制外泌體PD-L1可誘導全身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2019-04-25 14:29 ]
- 一類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藥物徹底改變引發了癌癥治療變革:許多直到最近還被認為無法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正在經歷長期緩解。
- Cell:腸道細菌研究的下一個前沿領域:挖掘腸道細菌產生的分子[ 2019-04-24 16:15 ]
- 人類的腸道擁有數萬億個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被稱為腸道菌群,共同產生數以千計的獨特小分子。絕大多數這些分子的來源和生物學功能都是未知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技術發現了源自腸道菌群的影響人體生理學特征的化學物,從而揭示出一種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廣泛影響的復雜相互作用網絡。
- Blood:利用CRISPR-Cas12a基因編輯有望治療β-地中海貧血[ 2019-04-23 13:34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CRISPR-Cas12a基因編輯應用于患者自己的造血干細胞中,開發出一種治療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β-地中海貧血---的策略。
- RNA干擾被發現是人類神經早期發育的“保護傘”[ 2019-04-22 15:53 ]
- 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經前體細胞可以利用RNA干擾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這一研究首次發現RNA干擾抗病毒免疫機制在人類神經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細胞研究》上。
- Nature子刊:開發出可在幾分鐘內檢測基因突變的CRISPR芯片[ 2019-04-19 13:23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克萊蒙特學院聯盟凱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CRISPR與用石墨烯制成的電子晶體管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一種可在幾分鐘內檢測出特定基因突變的新型手持設備。這種稱為CRISPR-Chip(CRISPR芯片)的設備可用于快速診斷遺傳疾病或評估基因編輯技術的準確性。他們使用這種設備來鑒定來自杜興氏肌營養不良(DMD)患者的DNA樣品中的基因突變。
- Celularity憑借胎盤干細胞或將引領細胞療法規模制造新時代[ 2019-04-17 09:29 ]
- 4月11日,Celularity公司宣布簽訂了一項長期租賃協議,將在新澤西州建立一個14.5萬平方英尺的先進細胞制造和研究設施。該公司正在開發利用人胎盤干細胞衍生的同種異體細胞療法。
- DNA的甲基化水平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2019-04-16 16:20 ]
- DNA甲基化是一種調節基因表達或關閉的特殊機制,其常常會被多種因素所影響,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營養習慣等。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拉加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 為何特定的缺陷基因僅會在機體特定部分引發癌癥?[ 2019-04-15 14:40 ]
-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試圖揭示癌癥是如何開始的,毫無疑問答案在于細胞內部及DNA上的信息;當細胞中DNA中出現某些缺陷時,其就會促進細胞過度生長和分裂,但盡管缺陷的基因是不同類型癌癥的共同點,但并非所有癌癥都會攜帶相同缺陷的基因,并非攜帶缺陷基因的所有細胞都會發生癌變,實際上,有些缺陷僅會在機體特定器官中引發癌癥(即使機體中所有細胞都攜帶這種缺陷)。
- 細菌劫持免疫細胞[ 2019-04-12 13:42 ]
- 沙門氏菌可劫持免疫細胞,并利用它們在體內傳播。針對小鼠細胞進行的實驗表明,這種細菌通過擾亂腸道內的電信號達到這一目的。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
- Immunity:EB病毒疫苗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9-04-12 09:33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Immunit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由EB病毒(EBV,Epstein-Barr virus,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所誘發的多種抗體阻斷細胞感染的分子機制,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其會引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并與特定癌癥發生有關,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的候選疫苗,其或能在動物體內誘導潛在的EB病毒抗體反應,從而阻斷細胞感染和癌癥的發生。
- 科學家揭示腫瘤免疫治療藥物表達新機制[ 2019-04-11 09:13 ]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所許杰課題組通過設計的PD-PALM多肽降低了腫瘤細胞PD-L1的表達量,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開發提供了新思路,該靶向多肽分子經優化有望成為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生物醫學工程 》。
- 血液檢測就有助于更早診斷這種妊娠并發癥[ 2019-04-10 10:51 ]
- 最新發表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發現,簡單的血液檢測就有助于更早診斷這種妊娠并發癥,顯著改善孕產婦狀況,同時不會對新生兒造成健康影響。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21-8158
公司傳真: 021-50272982
公司郵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總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畢升路299弄11號502室 郵編:201204
研發生產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宏路508號5幢 郵編:201202